
战争这玩意儿,说实话,远远不是电影里头的“一鼓作气”,也不是网络键盘侠喊得轻巧。真正到了生死关头,拼的未必是谁家武器多新,更多时候,是人心、是意志。红军城的鏖战,已经打得让人麻木。
俄军一口气砸进了16万兵力,围了大半年,结果乌克兰守军死撑到现在,哪怕只剩下几千人,还是死死咬着阵地不松口。你说这世道,硬是让人看出了点“愚公移山”的味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话在红军城的乌克兰守军身上算是活生生的写照了。俄军包围圈里头,补给线被切,断水断粮,弹药也快见底,守军按理说早就该投降了。
可真到这节骨眼上,乌军的韧劲竟然还在。有人受不了,举了白旗,但更多的人宁愿在弹坑里耗着,哪怕无人机送来的补给杯水车薪,也没人轻易缴械。
我总觉得,战争最能检验一个民族的底色。乌克兰这几千人,活生生地把“置之死地而后生”演了出来。俄军不是没下血本,航空炸弹、火箭炮、榴弹炮、FPV无人机,天天不间断地砸。
乌军阵地上空,俄军无人机像苍蝇一样转悠,炮火一刻不停。乌军能做的,就是缩在工事里,等着下一轮冲击。
这一战,硬是把“坚守”俩字刻进了骨头里。原本乌克兰高层指令是顶住24小时,结果增援部队没能冲破俄军火力网,红军城里的守军,愣是又熬了四天。你说他们是不是傻?
可我要说,他们不是傻,是硬气。就像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故事一样,成败未必只看人数,更多时候得看谁能咬牙到底。
不过,话说回来,乌军也不是神仙。俄军这套战术,日复一日地消耗防守方的意志。无人机侦查、炮火覆盖、地面渗透、冲锋占领阵地,一套组合拳下来,乌军就算再怎么拼,终归是被压着打。
现在红军城里的乌军,还剩5500人,据说还在坚持,但这种坚持到底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
我看网上不少人讨论,说法国要派2000兵过来,能不能改变局面?我觉得,别说法国,哪怕北约哪家大国,真让他们上这阵地,也未必能顶得住。
战争不是演习,红军城的乌军已经表现得比不少西方国家的军队强多了。德国、英国、瑞典这些国家,敢拍胸脯说自己能打过乌克兰守军吗?我看未必。
乌克兰军队的强硬,其实从战争一开始就已经显露出来。俄军刚发起“闪电战”的时候,目标直指基辅,五个集团军如洪水猛兽般涌进来。按理说,乌克兰要是顶不住,这场仗早就结束了。
可没想到,乌军打出了节奏,后方不断袭击俄军补给线,导致俄军不得不撤出基辅,改打顿巴斯。要不是基辅那五个作战旅死顶到底,现在乌克兰地图上可能早就改样了。
归根结底,乌克兰军队之所以能撑到现在,靠的就是战斗意志。武器装备确实差一截,但这一点韧劲,俄罗斯人也没能彻底摧毁。斯拉夫民族的“战斗基因”,在乌克兰身上同样根深蒂固。
俄军的钢铁洪流,原以为能吓破对方胆,结果乌克兰军民硬是没被吓倒。有人说战争是消耗战,有人说是心理战,但我觉得,最关键时刻,还是靠那口气。
现在红军城还没完全被俄军拿下,围困圈里的乌军依旧在战斗。未来会怎么样,很难说。这场战争已经超出了最初的预期,变成了意志的对垒。谁能撑到最后一刻,才是真正的胜者。
战争没有赢家,但坚守的人,至少赢得了尊重。
传金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