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教育部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专业建设质量的外部保障机制。通俗来说,这是国家对师范专业办学质量的“权威认证”。而对学生最直接的利好是:通过这些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在获得教师资格证时享有一定的便利。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及中期审核专业名单的通知》,全国共有5所高校的1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三级认证,其中就包括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这也就证明,自2025年9月起至2031年8月,该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经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同时,在此次专业认证中,首都师范大学还有英语、物理学和历史学3个专业顺利通过第二级认证中期审核。再结合之前的认证情况,该校已有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专业通过第三级专业认证;14个专业通过第二级专业认证,其中9个已通过中期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师范类专业认定流程中,认证分为三级:通过第一级认证说明这一专业具备师范类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则可由高校自行组织教资面试工作;而通过更为严格的第三级认证,高校便可自行组织教资笔试+面试工作。
也就是说,首都师范大学通过三级认证的3个师范专业不仅在师资队伍配置、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达到了最高标准,能够有效支撑师范生能力素质的养成。包括其能够自主组织的教资笔试和面试,也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在加上首都师范大学从“准教师”成长实际出发,不断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完善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首都师大”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理论实践双向激活、多元主体有效协同”的教师教育改革道路。听的多、见的多、干的多,才能更会听、更会见、更会干。而正因为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首都师大走出的师范生在工作中往往拥有更加充足的底气,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完成教学任务。
截至目前,北京市基础教育中60.2%的教师、50.4%的校长、50.8%以上的特级教师均毕业于首都师大;而该校师范本科毕业生也达到了从教率96.2%、安教率95.7%、就业单位满意度95.8%。可见,作为卓越教师的摇篮,首都师范大学培养的师范毕业生的确具有极高稳定性和行业认可度。

从政策角度看,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结果不仅影响到高校本身,还为政府和社会在教育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以及用人单位招聘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因此,首都师范大学在师范类教育的渐进提升,既代表了该校教育质量的保障,是未来教师的强大后盾,也为2026届的考生在报考时提供了明确的选择依据。
传金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